傳統與人道拉扯 ─神豬比賽存廢爭議
傳統與人道拉扯 ─神豬比賽存廢爭議
傳統與人道拉扯 ─神豬比賽存廢爭議
記者 黃孟凡/阮郁馨/陳心慈
神豬比賽是台灣許多祭典的重要活動之一
面對宗教文化,神豬比賽是凝聚信徒,對神明表達虔誠以祈求庇佑
面對動保聲浪,神豬比賽是殘忍虐待,忽視動物基本的生命權益
讓我們從歷史的淵源到現代的進展去理解,在雙方僵局之中
神豬競賽究竟該何去何從?
神豬比賽淵源 追溯至日治時期
日據時期民眾以宰殺閹雞祭拜,演變成以飼養大閹雞來比賽。
爾後,日本政府為了推廣畜牧,開始獎勵飼養豬隻,民眾也就轉變成飼養豬隻來祭拜神明祈求保佑。
一直到日據末期出現將豬隻越養越大的現象,民眾相信若將豬隻養的越重,會在未來一年帶來好運,導致出現了相互競爭的風氣。
而神豬競重這項活動不只存在於客家文化的義民祭中,在台灣閩南地區也保有這項祭典活動,像是新竹觀音寺、淡水八庄大道公輪祀。
(台灣11座保有神豬祭典廟宇)
資料來源:EAST提供
傳統與榮譽背後的犧牲
關於神豬祭典
「神豬」一詞在傳統的民俗觀念中代表的意思是將豬隻獻給天公之後,隨後會幻化成仙,脫離畜生道,所以在祭拜時,信眾們會舉拜儀式來表示對此的尊敬及信仰,例如:獻刃發豬、辭槽等。
儀式開始前會準備些許祭品及茶酒來做祭祀,一旁擺放祭祀的器具,例如:紅繩、刀具、紅色糯米團以及壽金紙錢等。接著,由得獎者向天公秉告祭獻的緣由及祈福,將染紅的糯米糰餵食神豬,以上儀式叫做「辭槽」,代表著豬隻來世可脫離畜生道,羽化成仙。辭槽過後是「發豬」,也就是先將殺豬的刀具貼上紅紙來擋煞和淨化,再用來宰殺神豬獻給天公。
在台灣許多地區都有這項祭典活動,吸引各地區的信眾和觀光人潮參與祭典活動,神豬競賽對於當地居民是重大年事,且祭典帶來的觀光收益和香火延續更是不可計量。
(資料源自:鳴人堂 李至堉/神豬要不要?從民俗文化的邏輯看起) https://opinion.udn.com/opinion/story/11373/2699683
(照片由曾瑞珠提供)
(照片由曾瑞珠提供)
「豬願意長這麼大
是因為暗中有庇佑」
「豬願意長這麼大,是因為暗中有庇佑」、「我們自始就是認為誠心就好」桃園新屋區每隔七年舉辦神豬比賽,獲得特等獎的曾大姊為了完成爸爸的心願,參加今年新屋區舉辦的神豬比賽。
曾大姊表示非常感謝神明的保祐與安排,認為這樣的殊榮讓自己以及其家族都充滿榮耀感,日後他們將對神明更加的虔誠。同時她也強調,如果今天這項競賽被取消了,並且更改了替代的祭祀方式,將讓敬神的誠意不足。
(神豬圖片由EAST提供)
神豬比賽下
被漠視的動物權益
近年有許多動保團體對於神豬競賽活動提出抗議,為了獲得比賽的殊榮,豬隻的權益成了最大犧牲品。
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朱增宏執行長表示,反對神豬競賽的關鍵,在於豬隻從飼養到宰殺中,整體過程相當慘忍。因為比賽中以體重的多寡為首要目標,豬因此被強迫增肥競重,飼養成神豬過程裡飽受包括不人道飼養的灌食、下窟增肥,、過度肥胖後身心的煎熬、移動秤重被五花大綁,以及最終未經人道致昏、活活刺喉放血等等漫長的痛苦折磨。
影片經由EAST授權使用
神豬比賽中的法律爭議
可左右滑動檢視
(照片由EAST提供)
不贊同飼養過重豬隻參與競賽的行為,鼓勵採用創意方式替代。
政府說法
農委會
農委會自 95 年起持續督導地方政府每季針對神豬飼養戶進行查察與輔導,並鼓勵採用創意方式替代神豬競賽,也已請相關部會協助強化對宗教民俗團體之宣導,期逐步淡化神豬競重為祭典主軸的意象。
客委會表示,作為傳承客家文化、處理客家公共事務的官方單位,為了維持文化多元及自主性,不涉入所有民間宗教信仰活動,但若發現以虐待的方式在飼養豬隻,一定是堅決反對。
不涉入民間宗教信仰活動,但堅決反對虐待飼養。
客委會
競重比賽為何持續舉辦?
(照片由曾瑞珠提供)
是誰間接推動了競重比賽
政治人物?廟方?還是你?
祭祀的神豬競賽是行之有年的傳統文化,儘管目前要求停辦的呼聲高,但由於涉及的文化層面及相關單位間的錯綜複雜,使得傳統非一夕之間可以做出改變。
政治人物
雖然目前政府的施政方向是輔導人民以其他替代方式進行祭祀,然而在尚存的賽豬場合當中,卻仍不難看見政治人物以個人名義對比賽進行頒獎表揚,這樣的舉動被質疑為是「變相的鼓勵」。
廟方
廟方的立場一直都備受動保團體關注,不少人認為廟宇既有停辦比賽的權利,但其消極的態度無疑是助長了這項競賽。
桃園林口竹林山觀音寺總幹事陳建置對此回應:「廟方一直都是站在中立的角度,我們提供場地,但無權去干涉信眾以何種方式來祭祀神明,不過也很樂見其他替代的祭祀方式。」
民眾
對於神豬比賽當中牽涉到的動保、法律等問題,並沒有太多的了解與關注,導致民眾自身形成出一種漠視的態度,間接的導致競賽持續舉辦。
傳統做了什麼改變?
打破傳統僵局 環保豬大放異彩
今年10月17日適逢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,位於林口的竹林山觀音寺,祭典神豬的數量在全盛時期高達近50隻,然而在今年只剩下1隻神豬,其餘的六大鄉里則均以「創意神豬」來表達祭祀心意。
大湖里里長蔡招治今年率先採用環保的方式,用當地回收站的回收物品,帶領里民一同組裝完成極具創意的「環保豬」,她坦言雖然過程遭遇質疑,但她認為祭祀方式會隨著時代潮流改變,但信眾對神明的誠心是不會變的。
當傳統文化碰上新潮流,衝突與抗爭可想而知,但我們可以看見在2019年的今天,各方正在積極尋求出路,用既不傷害動物又能保有神豬祭典文化的方式,開創一條全新的道路,延續信徒對於祭典文化的心意。
新舊對比圖(可左右滑動檢視)
(左圖由EAST提供)
看見神豬比賽的淵源及傳統意義,也了解現代社會提倡的動保觀念
人們有心中的信仰,也有表達虔誠的自由
同時不能忽視動物生命權益
期待不同的社會意見彼此理解溝通,進而達成共識
那麼,你的下一步是什麼?